18637302099
对消费者来说,星空艺术馆这样的“拼盘式展览”可能有价廉物美的优势。但局限于商场的面积,这类展览非常简单,不如花更多钱去看内容更丰富的原版展览。如果遇到水平太差的主办方,还会遇到货不对板、辣眼睛、伤害审美的情况。
近年来,随着商场里的商业展览愈发流行,星空艺术馆艺术展不再仅仅是正襟危坐、洗耳恭听的课堂,也可以是打卡拍照、网红之梦的狂欢。对于后者,我们称之为网红展。网红展本身不可耻,但这几年来的山寨之风、土味审美给人以非常负面的印象。不止是星空展,草间弥生和村上隆在商场的展览都被爆出是“冒牌货”,商业面向大众,但这不是降低标准、突破下限的理由。
花点心思,引进一些真正好的展览;冒点风险,给我国一些原创新媒体团队表现的舞台,口碑终究会说话。
其次,为了应对电商的挑战,商场对“体验经济”越来越重视,网红展因其引流功能得到了很多商场的青眼。在独角兽星空艺术馆的官网,周到君看到了一个引流数据的表格。在武汉的海宁皮革城两年,带来16.9万人流(线上数据);在北京的新燕莎金街购物广场6个月,有5.1万人次观展;在南京的新百购物中心,6个月来观展人次达到5.4万。
从这些展览里,周到君至少看到了6个展览的“闪现”:teamLab的“呼吸灯森林”,终将治愈克罗地亚失恋博物馆的“纪念品展览”,兰登国际的“雨屋”。减压展的“尖叫鸡墙”,平行世界的非分之想的“萌监狱”和“乐光”,棉花糖与白日梦的“独角兽”……
更重要的是,这些展览没有一个是足够尊重原创的。很多展馆都会在宣传语中用到“风靡全球”这样的字眼,实际上火的是teamLab、失恋博物馆、兰登国际的雨屋,它们做的只是抄袭而已。
啊,这扑面而来、简单粗暴的夜店风……
比如说,这一面墙的绿帽子是啥回事?
如果商场里的网红展都是这个样子,星空艺术馆真的能成为商场的“引流利器”?粗制滥造,通过流量明星收割票房的电影都遭到了滑铁卢,这种展览圈里的“流量明星”,想必也走不长远。
首先是有需求。随着自拍文化的风行,在博物馆拍照已经成为很多人的“刚需”。抖音的流行更为这类网红展推波助澜,不是官方媒体,不是朋友圈,大多数人知道这类展览都是通过抖音。展馆本身也会利用人们想要获得赞许、变成网红的心理,宣传“我要拍点赞数百万的视频”“你离网红只有一个星空展的距离”!
此处奉上一个判断展览质量的方法——如果你找不到这个展览的海报,在海报上找不到主办方的名字,不知道策展人或策展团队是谁,这个展览一般来说就没有观看的必要了。
我来看展就是来看这么丑的涂鸦墙的吗?
但它的弊病更多。先不论艺术品位问题,这类展馆各有各的主办方,纷纷号称自己是“独一无二的旗舰店”,这让顾客非常困扰。